外面又開始下雨了...........真令人擔心!現在還在等待救援的災民.
不過剛才傳來了好同學父母獲救的消息, 她的親人都住在甲仙鄉關山村(小林村的下方)
她從出事的當天就一直聯絡不上她的父母親,原以為可能只是手機沒電,只有靠聯絡上親戚所得知的消
息跟新聞報的一樣,全沒了
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,都沒有她父母親的消息,她的心情從平靜等到了不安,從不安等到了著急,
昨天她抱著一線希望聽說父母有可能躲隧道裏,她再也忍不住緊張的情緒哭了,我們這些做朋友的
只能幫忙祈禱 希望每位災民都能平安。
直到剛才電話那頭傳來她破涕為笑的聲音,大家總算鬆了口氣
看著電視報導著災情,天災所帶來的影響,真的是沒有人可以預測的,新聞報導著事件分析.
電視的談話性節目大家也都在為事後大檢討,誰對誰錯該如何說呢?
少點口水的戰爭,目前最重要應該是救災救人~
救災最前線的人真的也很辛苦,他們也是冒著生命安全為搶救更多需要救援的人而努力著,
多給點關懷與鼓勵,少點指責~也希望他們能幫我們救出更多的人出來。
李鴻源轟中央 專業治水不當一回事 【09:18】
〔自由時報〕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,前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砲轟中央,表示10幾年前他就呼籲要成立防災總署,不過中央不當一回事,地方治水的能力也不足,連個治水企劃書兩個月都交不出來。
隨著災情慘重,政壇口水也滿天飛,總統、行政院長紛紛指責氣象局預報不準,不過水利專家丶前台北縣長李鴻源就表示,只講這些問題實在太膚淺,真正的問題出在中央政府。李鴻源表示,大家太小看救災的重要性,救災其實很專業,像美國的防災總署平時就在蒐集資料,做災情的演算,拿著已經寫好10幾年的救災政策白皮書,李鴻源相當無奈。
他也表示,每次風災或水災,所有部長雖然人都在救災指揮中心,不過一個個卻都在打瞌睡,因為部長根本不知道坐在那邊要幹嘛﹔而政府8年800億的治水預算,地方有權申請,卻連計畫都做不出來,李鴻源說,屏東縣曹縣長就曾抱怨,屏東水利處要寫一個企劃案發包工程,兩個月寫不出來,就是因為治水的工程太專業,需要專人處理。
李鴻源痛心的表示,滿目瘡痍的台灣其實病得不清,希望中央不要急著找答案要讓誰下臺,因防災絕對沒有特效藥。
莫拉克颱風重創中南部,全台灣幾乎三分之二泡在水裡,「防災應視同作戰」,莫拉克考驗防災體系與政府效能,但政府表現卻有如「正規軍打游擊戰」,還不見打贏跡象。救援失靈,統合效率不彰,令人焦急又感慨。 這場大災難最可能的原因是台灣沿海溫度高、溼度大增,又被莫拉克帶進旺盛西南氣流捲進來,導致「長延時」超大豪雨。 五十年前八七水災一天降雨一千毫米,這次僅是中度颱風,卻下了二點五倍、甚至三倍雨量,令人匪夷所思,卻是氣候變遷的現象;北台灣雖有較完善的下水道、抽水站等防洪系統,若這次雨降在北部,肯定也負荷不了,不過北部救災經驗比較豐富。 政府十幾年投注極大資源在防災上,表面看似擁有完善體系,每遇天災就看見中央各單位排排坐,卻仍因部會間、中央與地方的「聯繫斷層」,導致效率不佳。 莫拉克風災氣象局修正降雨量等數據,相關單位應依最新氣象資料研判,包括情境模擬、潛勢分析、預報示警,以及最重要的資源調度預做因應。 例如降雨量暴增,水利署應計算淹水深度與範圍,農委會應預測土石流可能機率與位置,內政部則預估災民數、後續安置準備,消防署及國防部則將災區附近人力、裝備、機具等資源彙整,上報給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做為統一調度。 若能如此,無需地方首長透過媒體喊救命,中央也能給地方需要的資源,更不會問題發生後,互相大打太極。 事實上,中央是政策單位、地方是執行單位,過去省府兼具政策、執行功能,如今中央不懂地方需求及執行面,地方無法即時左右中央決策與資源,加上近年來氣候變遷導致災害頻傳;中災應設立防災總署,平時研究減災、防災、救災,建立計畫並演練,災難來臨就可發揮作用,不會災害一來,只見官員排排坐、卻無應有的統合效率。 總統難過、閣揆生氣,地方首長也委屈,我認為這些對苦等救援的災民毫無意義。如今面對南台灣汪洋一片,政府總該拿出具體、實際的動作。 時值政府組織法修訂之際,盼中央將防災總署納入組織再造,讓台灣未來有堅實的防救災能量;面對天災,人民需要老天的慈悲,更需要政府的智慧與效能! (台灣省水利處前處長、台北縣前副縣長,現任台大教授李鴻源/口述;記者黃福其/整理)